現代的錦鯉一詞,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,之前的觀賞鯉魚名稱經過了金鯉、錦鯉、色鯉、花鯉、模樣鯉等五個階段,前兩個階段出現在中國,后三個階段出現在日本。雖然,在中國擁有最早的觀賞鯉魚和對錦鯉的最早定名權,但現代錦鯉的確起源于日本。
現代的錦鯉一詞,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,之前的觀賞鯉魚名稱經過了金鯉、錦鯉、色鯉、花鯉、模樣鯉等五個階段,前兩個階段出現在中國,后三個階段出現在日本。雖然,在中國擁有最早的觀賞鯉魚和對錦鯉的最早定名權,但現代錦鯉的確起源于日本。
綠色:Cyprinus carpio carpio
紅色: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
據考證,鯉的原始種在日本諸島并沒有自然分布,現在世界公認的鯉的兩個亞種,一種是產于歐亞大陸西部的Cyprinus carpio carpio,一種是產于中國的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。在沒有人為引種之前,鯉魚只分布于歐亞大陸。中國的鯉魚化石可以追溯到20萬年以前,就最新的DNA研究,現代錦鯉(除與德國鯉雜交的品種外)全部由亞洲的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演化而來,也就是說,日本錦鯉的三個祖先:鐵真鯉、泥真鯉和淺黃真鯉同出于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的后代。中國的黃河鯉魚很可能就是這些品種的直系祖先。
在公元200年左右日本的彌生時代,作為以魚米之鄉為主食的日本民族來說,鯉魚是一種極好的蛋白質來源。它容易飼養,能大量繁殖,生長速度快,而且不用冒著危險出海捕撈,因此,一經引入便開始廣泛飼養。當飼養的錦鯉生長到30厘米左右時,稻農將它們捕撈上來用鹽腌制,在持續幾個月漫長的冬天里,腌鯉魚是當地最好的美味之一。日本越后地方,即今日新瀉縣的山野地帶,稱為小千古的地方,離海很遠,冬季深雪斷絕交通。有人提議利用灌溉用的貯水池塘來飼養鯉魚,這樣就開始有鮮美的魚肉供應,不至于食無魚,其后當地久旱而無水,就把鯉魚移放到鹽谷的千龍池,雖然距村較遠,但扔可以使魚不至于絕種。不久就有人提議,利用屋內空地開池飼養,這樣在冬季下雪時便可平安度過。這樣飼養成功后,不知不覺間,部分鯉魚發生了變異,魚體出現緋色或淺黃色,這就是錦鯉最早的突變個體。
由于當時生物知識還沒有得到普及,人們對與自然個體不同的生物都感到十分神秘,所以它最早被稱為“神魚”,后來又有稱“變種鯉”、“色鯉”、“花鯉魚”、“模樣鯉”。
圖 御殿櫻
早期的錦鯉只是腹部有橘紅色斑紋,這些斑紋逐漸發展到鯉魚的背部、尾部和頭部,出現了櫻鯉(身上有如櫻花瓣一樣的紅色紋路)和缽緋(頭部紅色的個體),錦鯉的身體也越來越白,這類魚被稱為“更紗”,是當時錦鯉的主流發展方向。從1870年開始,人們把身上有花紋的鯉魚稱為“模樣鯉”或“柄物”(G ara-mono)。對沒有花紋的鯉魚稱為“無地物”(Muji-mono)或“素色”。到了1889年,蘭木五助培育出了“五助更紗”,也就是紅白錦鯉的原種,這標志著日本錦鯉真正誕生了。
圖 新瀉縣的越后湯澤,位于日本中部靠日本海的一側
冬季積雪非常厚,正是川端康成的小說《雪國》中所描繪的景象
“錦鯉”這個名字在1867年后就開始有人使用,到了1914年的日本大正博覽會上,錦鯉已經出現了黃寫、白寫、大正三色、阿部鯉、三色、紅白等6個品種,此時錦鯉一詞還與花鯉、模樣鯉、越后變種鯉等一起穿插使用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(1945年)后,日本人認為“錦”字能代表美麗還能代表日本人剛毅的精神,從此不再使用花鯉、變種鯉等名稱,現代錦鯉的名稱才被統一,錦鯉也成為日本的國魚。
日本人把錦鯉看成是藝術品,將其稱為水中“活的寶石”。1938年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,日本特地選送了100尾錦鯉參展,從而第一次向世界公開展示了日本錦鯉的美姿。為把錦鯉推向世界,日本成立了“愛鱗會”,并于1968年12月在東京舉辦了第一屆全日本錦鯉品評會,以后每年舉行一次,由日本政府總理大臣親自頒獎。時至今天,日本錦鯉的品種已達100多個。